1、海上丝绸之路的丝路历史丝绸之路是德国地貌学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在1877年提出的概念,最初指的是中西陆上贸易通道,因其主要以丝绸贸易为主,故得名。此后,学术界又将此概念延伸至海上丝绸之路。
2、尽管无法确定确切的开始年份,但可以推断的是这一线路的建立标志着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深化和具体化。同时期大规模的贸易活动以及外交交往频繁也为丝绸之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历史上相关的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都有助于人们了解丝绸之路的形成过程。
3、丝绸之路以中国长安为起点,途中经历河西走廊到敦煌,再分成南北两支。这两条路总共要经过几十个国家,并且地势险要,气候恶劣。长年累厅的风化,这条路已成为史迹,但它在历史上的功勋不可磨灭。
4、它蕴含的文化遗产、历史记忆以及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的象征价值,都值得我们去深入挖掘和开发。作为一条连接东西方的象征,丝绸之路可以作为推动文化旅游、学术研究和国际交往的新平台,为现代社会提供独特的视角和资源。
5、张骞出使西域本为贯彻汉武帝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之战略意图,但出使西域后汉夷文化交往频繁,中原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迅速向四周传播。因而,张骞出使西域这一历史事件。
6、丝绸之路应该正式开始于西汉末年,到现在应该有两千多年了。
1、★丝绸之路的资料:中国古代经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通道。因大量中国丝和丝织品经此路西运,故称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已成为历史,新“丝绸之路”正等着我们开辟。。★丝绸之路的故事:连贯东西的丝绸之路上,往来的不仅仅是货物、丝绸,还有很多很多。
2、“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3、在此后的1700多年间,我国丝绸大量通过此路运往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地中海沿岸,故此路被誉为“丝绸之路”。古丝路从今西安为起点,向西到陇西地区分为北、中、南三道,在河西走廊的武威、张掖又归于一路,到走廊西端出玉门关或阳关,又有南、北、中三个去向。
4、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 5 急。。快点了,帮帮忙把!... 急。。
5、丝绸之路的资料 丝绸之路, 不能顾名思义, 仅仅认为是一条丝绸贸易之路。
1、“丝绸之路”这个名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晚清时期,由德国地理学家裴迪南·冯·李希霍芬命名。 李希霍芬在晚清时期来到中国,考察了13个行省,之后他在其著作《中国》第一卷中,提出了“丝绸之路”这个术语。
2、丝绸之路这个名称是100多年前一个德国人的“发明”,他的名字叫费迪南·冯·李希霍芬。1860年,当时的普鲁士政府派出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外交使团前往东亚,意欲与中国、日本、泰国等建立外交关系,缔结商约。年仅27岁的地理学者李希霍芬就在使团中。1861年3月,普鲁士外交使团到达上海。
3、丝绸之路的名称源于100多年前德国学者费迪南·冯·李希霍芬的命名。在19世纪末,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中,首次提出“丝绸之路”这个术语,用以描述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交通路线。这一称谓迅速被学术界和公众所接受。
4、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欧亚大陆西部地区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其名称最早由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1877年的著作中提出。他将这条以丝绸贸易为主的路线称为“丝绸之路”,以突显中国丝绸在这一通路中的核心地位。
5、丝绸之路的正式学术命名是近代以後逐渐确立的。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1877年的《中国》一书中首次使用了丝绸之路这个概念,用来描述从中国到中亚两河流域和印度之间的交通。阿尔巴特.赫尔曼在他的《中国与叙利亚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一书中,继承了李希霍芬的概念,并将之路向西延伸至地中海和小亚细亚。